企培丨培训人如何过好2023?来自现实与潜在有10大挑战
2023/02/03 来源:哲别小窝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 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一个智慧的年代, 也是一个愚蠢的年代;这是一个信任的时期, 也是一个怀疑的时期;这是一个光明的季节, 也是一个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 亦是失望之冬。”


这首诗出自狄更斯的《双城记》。相信很多人只听过第一句话,并奉为金句。就中国企业培训行业及其从业人员的发展而言,是否也处于一个糟糕的时期, 又是一个充满机会的时刻?

No.1

来自现实与潜在的十大挑战


2022年,我听到同行议论较多的现象是:

乙方培训机构生存艰难,降薪、裁员、离职,比比皆是;

甲方企业培训预算削减,部门裁撤或缩编,转岗、离职的同行很多;

企业培训、学习项目设计要凸显价值,要为业务赋能,工作难做;

线下面授培训、研讨、交流活动延期,项目交付迟滞,全年培训计划实施难;

在线学习实际效果不理想,数据跟踪与分析难,数字化学习转型落地难;

企业培训行业发展遭遇整体生存与变革危机,趋势、出路堪忧,钱难挣;

等等。

如果说前两年,企业培训行业的同行们还算能顺利度过困难期,那么2022年,我发觉甲方、乙方、自由讲师等群体的总形势非常严峻,很不乐观。

有的已经不是发展问题,而是生存问题。当下,企业培训行业人面临现实和潜在的挑战比以往任何时期都大,尤其是以下几点。

1.部门受尊重吗?企业培训部/学习发展部/人才发展部的存在意义是什么?如何提升自身的内部存在价值和外部品牌影响力?如果不被重视,何时会被公司砍掉?

2.领导理解到位吗?企业领导人/业务高管层/人资部管理者对企业培训与人才发展工作是否有真正战略级的理解与支持?如果没有,如何向上引导与影响?

3.培训有价值吗?企业培训/学习如何做好业务赋能、组织赋能,而不只是人才赋能?单一/过于强调培训对业务赋能作用,甚至培训人也要扛业务指标,是否合理?

4.能力够用了吗?企业培训单位(广义)的职能定位与价值期望被无限扩充放大后,培训行业从业者的新能力要求和素养需要有哪些扩增?胜任力新标准是什么?

5.系统升级了吗?如何基于现有的企业培训体系做好阶段性、适配性的数字化学习体系升级/改造?什么是真正的智能化学习体系、自适应学习系统?

6.研发投入了吗?公司在产品研发、项目设计、课程开发、课题研究、案例研究等方面,实际投入了多少预算、人力、时间?花到刀刃上了吗?什么是高质量研发?

7.队伍稳定吗?你的团队人才结构合理吗?有随时能顶上的后备管理干部、专业人才可用吗?市场上有多少企业培训管理者可被自己挑选?真正有水平的人才又有多少?如何优化并建立一支专业、团结、有温度的队伍?

8.行业有组织吗?企业培训行业是否还是一盘散沙,鱼龙混杂,无规范无标准?有官方的/半官方的组织监管和指导吗?有行业组织的责任与命运共担吗?或有商业组织的合作共创与利益共享吗?

9.你被关心了吗?你作为企业培训行业的从业人士,在兢兢业业为公司/组织赋能、为帮助他人成长、为客户服务而努力付出的同时,累的时候、艰难的时候、困惑的时候,又有谁关心过你?

10.信心还有吗?你为什么选择企业培训行业?培训的真谛、学习的本质、培训行业人的使命,分别是什么?自己为什么还在坚持?为什么转岗或放弃,换赛道?

No.2

对“培训”系列名称的怀疑与修正


如果说上面这些挑战会对企培人的从业信心和职场坚守具有重大影响,那么行业里流传的各种消极声音、蜚语、猜疑,市场上竞争对手之间的各种相互攻击、恶意诋毁,更是加重了外行人对企业培训行业的误解,也加剧了业内人士的从业信心指数下滑。

总体来看,具有乙方色彩的培训机构、咨询公司、商学院,以及企业内部扮演乙方角色的培训赋能单位,之所以仍然不太受尊重,除了商业行为因素外,可能还有一个重要因素:行业内相关名词称谓的概念理解和使用混乱。

这也直接地触发了国内企业培训行业的诸多乱象,比如术语质疑与修正现象。

名词1:培训

培训=上课?不熟悉企业培训行业的人,一听“培训”,就默认为是请讲师面授开课。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流传于大街小巷,依然很难改变。

名词2:学习

相比于10年前,目前中国企业培训行业整体发展水平已经进步很多。

然而,业内存在一种不太好的现象,就是都不大愿意提“培训”“培训发展”,更喜欢用“学习”“学习发展”“学习创新”“学习设计”等词语,认为用“培训”就代表着落伍,“培训”应该升级为“学习”。

名词3:赋能

这两年,业内又开始非常推崇使用“赋能”的概念,包括“培训赋能”“学习赋能”“人才赋能”“组织赋能”“业务赋能”等。

很多人认为这才能凸显出企业培训单位(广义)的存在价值,认为“培训”就应该是“赋能”。

名词4:培训人

不喜欢用“培训”的人,自然不喜欢“培训人”的叫法。其实,“培训人”的意思是指从事培训行业的人士的简称,强调的是行业角度,不是指“只会上课”的培训角度。

名词5:企业培训

在我国,教育培训行业可细分成许多个垂直行业,“企业培训”只是其中一个子行业而已。

因此,“企业培训”的意思是特指与企业发生关系的系列培训,及其衍生的咨询业务和相关服务,即代表了一个市场、一个赛道。我们经常说“企业培训行业”,但从没听过“企业学习行业”的说法(“学习”更多代表了一种习惯、行为)。

名词6:企业教育培训

大胆地预测下,“企业教育培训”未来可能会被更多地提及,并在某些场合的名称使用上,可以代替“企业培训”。共同点是,都从行业视角看问题,都与企业有关。

名词7:企业培训机构

业内对“企业培训机构”的理解也有狭义与广义之分。

狭义的“企业培训机构”,单指具有乙方色彩的培训/咨询服务供应商;广义的概念则是指与“企业培训”相关的各类培训组织单位,包括企业内部的培训中心、学习发展中心、过去的企业大学、研修院等,也包括乙方培训供应商;亦即统称,不刻意区分甲方乙方。

名词8:企业大学

企业大学英文叫作Corporate University,是一个舶来品。它在中国过去20多年的发展,既代表了单个企业内部最高等级的培训与人才发展组织形态,也象征着中国企业培训行业发展水平的度量衡。

这个话题本篇不作过多阐释,但有一点很肯定,“企业大学”这是一个被误解并被矫枉过正的名词。

一个行业,如果没有一本“行业词典”,这个行业是混乱的;一个行业从业者,如果不能精准地理解和使用本行业专业术语/说法/措辞,这个人是糊涂的。

因此,我极力推荐,从事“企业培训”行业的各类工作者,都要懂一点语义学。同一名称,其使用场景不同,外延涵义也会随之不同,更不用谈中文名词与英文名词在翻译转化时的译文概念差异和失真问题。

或许有一天,企业培训行业人的自信,要首先从自己说的每一句话、每一个专业名词开始验证。

No.3

用历史发展眼光看自信的根基


据观察,那些以往讲课很受欢迎、活得很滋润的企业培训人,以及看着很风光的企业培训机构(广义),于今年泄气的、歇着的、倒下的,不在少数。

依我之见,这三年疫情虽然确实带来了太多商业、项目、社交上的消极影响,但也至少发挥了三个“加速”作用。

一是,加快了中国企业培训行业继续高质量发展和改革的进程,推动行业的“四化”建设,即规范化发展、专业化突破、自主化革新、产业化生态;

二是,加快了以线下为主的企业培训管理、教学形式/技术向数字化智能化的线上/云学习技术升级,实现真正的线上线下融合(OMO);

三是,加快了企业培训行业人士的胜任力要求迭代,淘汰一批吃老本、匹配不了时代节奏和客户需求的培训人。

但不管怎样,企业培训人仍须树立自信心!因为疫情直接导致的大环境低迷,只是暂时的、阶段性的,不影响企业培训行业的长期发展。

而我们要思考的是:什么是企业培训人自信的根基?

中国经济发展的车轮仍在滚滚向前,经济有发展,企业发展就有前景,有前景就有学习发展需求和培训市场,有市场就有商机,有商机就会有活力。

企业培训机构(广义)的存在必要性依然存在。我认为,培训的本质是“培其所长,训其所短”,其目标是加速人才/组织的成长速度,推动业务/企业的发展。

其中有个假设前提:企业的各项发展战略一定是超前的,而当前员工个体和组织能力的水平绝大多数是相对落后的。

因此,只要这条“鸿沟”一直存在,企业培训机构(广义)及其培训人就不用太担心自己的岗位和饭碗问题。除非公司的员工都完美到根本不需要组织学习和培训,或者公司的业务发展驱动力靠的是技术、资本、智能机器人,而不是人。

企业培训人自己多年的积淀依然存在。自身在多年学习、研究和实践中积累的各类经验、案例、专业技术、方法论,以及自己提炼的模型、创新理论、思路等,都还存在,并仍在升华和繁衍。

自信的根基还体现在许多方面。我想,只要它们过去存在,当下还在,未来还会继续发展,那么,全国企业培训行业的所有从业者就应该继续保持信心。

总之,企业培训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力量源泉,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提供广泛的学习机会有利于员工的个人成长,也能扩大他们对企业的贡献。即使线下的培训受环境所限难以开展,仍可通过线上的方式进行。

“鲸打卡云助教”为企业面向员工、客户的学习型项目提供全案落地服务,帮助企业提高活动落地效率,降低时间与人力成本,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更多详情可点击→鲸打卡宣布品牌升级,助力学习型项目落地

如对「鲸打卡云助教」有更多信息想要了解的话,欢迎拨打177-2464-9279,或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好友进行咨询。